千百年來,齊云山既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又是歷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園,他們寄情于山水,留連于巖泉,情興所至,潑墨唱和,于是這滿山的懸崖峭壁上就留下了千余處刻工精湛的石刻和碑刻?!疤?small class="text-muted">日期:2015年12月24日 瀏覽:2516次
摩崖石刻絕大多數題刻文字均為楷體陰刻包括行楷。無論從鐫刻工藝還是視覺效果來說,山崖摩刻不宜草書,唯有楷書才會產生較佳的視覺效果??瑫怯呻`書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慢慢退化而成的。從總體看,楷書呈長方形,結體比隸書緊密,用筆也很豐富細膩??瑫L貌端莊、雄壯,能與佛教勝地、山海景色所營造的氣氛諧和,表露了書法上的“妙相莊嚴”。日期:2015年02月11日 瀏覽:4786次
明嘉靖年間為衡王朱戴圭祝壽,衡王府內掌司冀陽周全,以“壽比南山”之意,在云門山云門拱璧旁的摩崖上鐫刻了國內外罕見的大“壽”字以討好衡王。大“壽”字,字體結構嚴謹,端莊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寬 3.7米,僅“壽”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達2.23米。所以當地人有“人無寸高”、“壽比南山”之說。日期:2015年02月09日 瀏覽:64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