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09 瀏覽次數: 打印
墓志的書法屬于銘石書,是專門用來刻碑碣志表的書體。由于這些墓志均為民間刻手所為,并且子承父業,世代相傳,銘石書由最初的隸書逐漸形成了魏晉時期特有的銘石書風,其特點主要是點畫方直,起收筆刀刻痕跡較重。形成這些特點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契刻的方便。
1998年9~12月,南京市博物館在該市北郊的象山發掘了3座東晉瑯琊王氏家族墓葬,發掘簡報刊載《文物》2002年第7期,并且披露了4方墓志的拓片。其中編為9號的夫妻合葬墓保存完好,從中出土了3方墓志,有2方為石質墓志,發現于墓室內死者頭部,一為王建之墓志,一為王建之妻劉媚子墓志;另一方為磚質墓志,發現于墓坑填土中,亦為劉媚子墓志,其基本內容與石志相同而文字稍簡略,估計是“為了日后合葬時便于尋找而有意設置的”。王建之其人于史無徵,據其墓志云:“晉故振威將軍、鄱剛太守、都亭侯,瑯耶臨沂縣都鄉南仁里王建之,字榮妣,故散騎常侍、特進、衛將軍、尚書左仆射、都亭肅侯彬之孫,故給事黃門侍郎、都亭侯彭之之長子。”可知建之為王彬的孫子,襲封都亭侯。王建之的妻子劉媚子亦不見于史傳。
這兩方墓志的書法屬于銘石書,是專門用來刻碑碣志表的書體。由于這些墓志均為民間刻手所為,并且子承父業,世代相傳,銘石書由最初的隸書逐漸形成了魏晉時期特有的銘石書風,其特點主要是點畫方直,起收筆刀刻痕跡較重。形成這些特點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契刻的方便。
銘石書指刻在碣石上的書體,為表示莊重,一般情況下用正體恭書之。自唐武則天以后,才見有行書、草書入碑。
該碑書體介于隸楷之間,橫畫雖有波挑,但波挑收斂,體勢明顯具有一定楷書的特點。其中有的字隸意濃厚,與漢隸十分相近。又有個別字具有明顯仿古的篆書遺意,極富有裝飾性,實屬罕見。
以今天時尚的眼光來看這兩方墓志,其書法可謂呆萌至極,極具憨態。
下面是銘石書拓片
王建之墓志
劉媚子墓志
【銘文】晉振威將軍、鄱陽太守、都亭侯,瑯邪臨沂縣都鄉南仁里王建之,字榮妣,故夫人南陽湦陽劉氏,字媚子,春秋五十三,泰和六年六月戊戌朔十四日辛亥,薨于郡官舍。夫人修武令又之孫,光祿勛東昌男璞之長女,年廿來歸,生三男三女。二男未識不育。大女玉龜,次女道末,并二歲亡。小女張愿,適濟陰卞嗣之,字奉伯。小男紀之,字元萬。其年十月丙申朔三日戊戌,喪還都。十一月乙未朔八日壬寅,倍葬于舊墓,在丹楊建康之白石。故刻石為識。
聲明:本文章內容屬于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