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4 瀏覽次數: 打印
在我國113所"985"、"211工程"高校的校名題字中,八成以上是政要"手跡",這不僅彰顯該校的實力,也在展示著學校與政治人物的淵源,是名符其實的"金字招牌"。
中國地質大學的新生們發現,武漢、北京兩個校區大門門口迎接他們的是,新換的字體筆酣墨飽、剛勁挺拔的"中國地質大學"6個大字招牌石上。這是他們的校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贈給母校的60歲生日禮物。53年前,18歲的溫家寶入讀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北京地質學院,度過了長達8年的學習生活。
上圖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門牌石,由溫家寶題字
在我國113所"985"、"211工程"高校的校名題字中,八成以上是政要"手跡",這不僅彰顯該校的實力,也在展示著學校與政治人物的淵源,是名符其實的"金字招牌"。經過考究,這些政要"手跡"中,有近一半并非"真品"——并非是政要親自題寫,而是高校通過匯集、拼湊、"PS"而成
政要題寫校名 反映不同的歷史意義
據統計,我國113所"985"、"211"高校中,有92所校名出自政要手跡,其中52所是政要特意為該校題寫的。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毛澤東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湖南大學、安徽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大學等9所高校題寫校名。安徽大學還把毛主席當年給該校校名題詞那天定為校慶日——1958年9月16日。
上圖是安徽大學門牌石刻字,由毛澤東題字↑
上面圖片是湖南大學石頭刻字,由毛澤東題字↑
十年文革浩劫之后,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不久的葉劍英為支持在文革中被解散的暨南大學重建,于1978年為該校題寫校名。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的工作中心由過去的"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始重視教育、重視民主法治建設,我國一些專業領域的高校開始創辦或重新組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此期間為中國政法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四川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以及原來的青島海洋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北京林學院等學校題寫校名。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整合,多個學校涉及更名,在此期間邀請到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江澤民為其題寫校名的高校有: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上海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石河子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
這個是中央民族大學門牌石刻字,江澤民題字↑
國防科技大學的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現在我們看到的"國防科技大學"六個筆力勁挺的大字即是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在1998年視察該校時題寫,第二年,多所軍校并入該校。此前,校名則是由鄧小平題寫。
如今我們看到的"四川農業大學"這幾個字也是由江澤民題寫,此前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1985年題寫的校名。
政要名人很多跟高校有淵源
中國地質大學校方邀請溫總理題寫校名緣于一次偶然的機會,2011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到國土資源部調研,中國地質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趙鵬大匯報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等情況時,提出2012年是中國地質大學建校60周年,懇請他為母校題寫校名。2個月后在中國地質大學遞交給溫家寶的一份報告中,趙鵬大再次提請。2012年3月下旬,溫家寶寫下了"中國地質大學"幾個豎排大字。
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和北京兩地辦學,目前兩地使用的校名題字卻并不相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校名是遒勁的"毛體",但并非由毛澤東題寫,只是匯集了毛澤東的手跡拼湊而成,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校名則由一名書法家所寫。如今,兩地校園的校名字體終于統一。
中國地質大學一名負責人透露一個小細節:中國地質大學的校訓"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也是出自溫家寶之手,題于1994年。
能邀來政要題字的高校,多半與其有點淵源。
一種是與其生平經歷有交集。毛澤東為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他青年時期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管理員。解放軍挺進北平時,毛澤東三次電告前方軍隊統帥,強調要保護清華大學和名勝古跡。建國后,毛澤東應邀為清華大學題寫校名,一連寫了六副備選,還建議說"右下草書似較好些"。
西藏大學藏文校名由1985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阿沛·阿旺晉美題寫,他為西藏和平解放立下汗馬功勞,曾任西藏自治區主席。
另一種是為自己的家鄉"做貢獻"。湖南大學校名由毛澤東所題,四川大學幾個字則為鄧小平所贈。東北大學的校名劍拔弩張,是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于1992年底題寫,第二年,56年前(民國時期)曾兼任過東北大學校長的他在東北大學的復校典禮上,接過了名譽校長的聘書。
圖片是四川大學校園門牌石,由鄧小平題字↑
第三種情況則是政要是高校創始人之一。鄧小平作為華中師范大學前身之一的中原大學創始人之一,在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時,為該校題寫校名。中國人民大學校名則由老校長吳玉章手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名由首任校長郭沫若題寫。
41所名校校名用毛體 近八成不是本人題寫
在92所政要"手跡"的"985"、"211"高校校名中,大氣磅礴的"毛體"成了一道雷同的風景。據統計,選用毛體的高校共有40所,占政要題寫校名總數的四成以上,但僅有9所是毛澤東本人親自題寫,其他的只是"集毛體"。
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所大學的"交通大學"四個字,均來自毛澤東在上個世紀50年代為北方交通大學題寫的校名,其余字則由各校收集毛體拼湊而成。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集字
武漢大學行政樓上"武漢大學"4個大字也是毛體,2000年并入武大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校區的校名,武大?;?、信封等標志性logo均采用毛體。武大一名熟悉校史的老師稱,目前校名的"武漢大學"并非毛澤東題寫,而是截自毛澤東與該校黃侃教授的書信。與此同出一撤的是,山東大學的校名也是從毛澤東與山東大學教授的書信中截取而來。
"集毛體"的高校還有:華南理工大學、蘭州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疆大學、長安大學、青海大學、南京大學等。
"拼"出來的智慧
除了集毛體外,一些政要、名人的手跡也會被某些高校"拼接",但其中原委基本都是該政要曾經為學校題寫過校名,但學校更名時該政要已去世,只好出此"良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在2000年由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大學合并而成,而"中南財經大學"的校名鄧小平在1998年在該校40周年校慶是所題。學校合并后,只能"借用"同由鄧小平題字的"中國政法大學"校名中的"政法"二字。
如這種做法相同的還有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都是學校更名后集鄧小平字體。
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名拼湊則更為繁瑣。據校校辦的郭民邦回憶,為發展我國國防工業,1955年,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擬籌建一所培養無線工業技術人才的高等學校,成立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校方先后請毛澤東、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趙爾陸題寫校名未果。
聲明:本文章內容屬于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