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1 瀏覽次數: 打印
瀏覽一篇花山勝跡的文章,里面的摩崖石刻題字非常多,很適合景區的石頭刻字內容,刻字內容非常富有詩意,也可以借鑒刻于景觀石頭上。故轉載到石藝張網站上,以供廣大朋友們,需要刻字內容以作參考。
瀏覽一篇花山勝跡的文章,里面的摩崖石刻題字非常多,很適合景區的石頭刻字內容,刻字內容非常富有詩意,也可以借鑒刻于景觀石頭上。故轉載到石藝張網站上,以供廣大朋友們,需要刻字內容以作參考。圖片較多
花山進山牌坊,上書“花山勝跡”。
花山,又名華山,淵源的歷史可追溯至東晉時代。碎石古道邊不時有千年來歷代文人騷客的筆墨丹青,雜草叢生處元代的接迎大佛正向你笑臉致意;更有翠巖古剎飽經風霜而今香火依舊。從東晉的泉井到宋代的摩崖;從元代的大佛到明代的塔林;從清代的御碑到民間的詩篇,無一不透露出其誘人的歷史底蘊。
花山樹木菇郁,濃可蔽日,遠望如同一道翠屏,幽幽清綠,碎石古道依谷蛇蜒,寒泉孱孱流淌,青松翠柏夾徑,鳥語花香,宛若世外桃源,景致清遠,到此有隔凡入仙出生之感。(玲妹妹 攝)
花山福地山門
從九月起,天池山花山合并為天池花山風景區
花山文物保護碑
山種。相傳為東晉書圣王羲之之書。王羲之與支遁法師交善。支遁定居花山,王羲之盡覽花山,因其生機靈動,氣息通透,體現山之百態,即謂山之種。
摩崖石刻
刻字內容:隔凡。與凡間相隔。下面為凡間,上面為仙境。漢字為象形文字,“仙”字是人在山邊,而一上山就隔凡成仙了。
刻字內容:吞石。該石如驪龍吞石,氣勢磅礴
龍刻字內容:頷。像龍的下巴嗎?
刻字內容:出塵關。出了凡塵進入仙境?
刻字內容:墜宿。墜地下凡的星宿。傳說因花山景色秀美,人杰地靈,天上文曲星下凡游玩,永居山中,因而蘇州多才子。
刻字內容:凌風棧。明代趙宦光題寫。他夜訪花山,飲酒沉醉晚歸,清風明月令他停駐于此,即興題“凌風棧”,并留詩:“鳥道縈行上,深林更幾盤。支公此消夏,五月晚獨寒。”
刻字內容:花山鳥道。反書刻石,別有寓意,傳為明代大隱士趙宧光所書。“山”字形像蓮花,妙合了花山山頂蓮花峰。
刻字內容:落帽。帽石憑空落定。重九登高,有風至,吹嘉帽墜落,意境何等悠然自在
山間古道
刻字內容:向上大接引佛,就是元代石刻接引大佛
大佛神態安祥,站立,面東南,左手緊貼胸前,呈蘭花狀,其指甲也依稀可辨,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外,其后之石壁與大佛呈不可分割狀,可見大佛原是由此巨石雕鑿而成,大佛袈裟折縐呈圓弧,一派柔和。
文革浩劫大佛被炸成18塊?,F拼接修復,在外露營幾百年的大佛如今也住上了新居。
刻字內容:華巖勝境
山間小道
樹木蔥郁
刻字內容:古人居。古人曾在石床處起居生活過,故留此摩崖石刻
刻字內容:且坐坐。狀如蒲團,閑暇來坐坐,自在不拘。
刻字內容:仙人座。古人于此月下斟飲,天人合一,飄飄若仙。
刻字內容:蛙跳。形似青蛙,又積聚勢能,作跳狀,沉穩輕盈。
刻字內容:子母石。孩子偎依在母親懷里。
刻字內容:三轉坡。詩曰“凌風棧道幽,三轉坡徑仄”,此處因山道盤曲而得名。
刻字內容:菩薩面,人面石。
刻字內容:臥獅。
上山道
刻字內容:水石佳處。水石相聚最佳處,水石相依,又聚碰生輝,有聲有色。
刻字內容:明代正德年間所刻石刻。
聲明:本文章內容屬于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嶗山有很多石刻,其中有不少“?!弊质?,這和舊時生活困難有關,每到過年貼“?!弊?,要花費不少紙張筆墨,而人工勞力相對便宜,于是找個吉祥地,來把“?!弊挚?。發布時間:2019-10-25
海南島有兩塊大石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天涯石”和“海角石”。據說“天涯石”上面的刻字是在雍正年間,知州程哲所提,而“海角石”上面的刻字卻是民國時期,守備司令王毅所提。這兩面題刻并非大家所想的那樣,是同一個朝代,同一個人的作品。發布時間:2019-05-25
中國賞石文化比較濃厚,也是一個產景觀石的大國,不光園林景觀造景需要景觀石頭,現代企業廠牌展示,單位文化建設,公司標志標識刻字都需要景觀石來襯托提升建筑景觀的文化氛圍。發布時間:20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