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28 瀏覽次數: 打印
碑和帖,都是我們書法習練者經常面對的,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一是功能和作用不同。碑是紀念某個事情用的,表功頌德,或記錄和追著記述各個家庭世代流傳的譜序,刻帖,則是個專門的把歷代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復制,做成拓本
碑和帖,都是我們書法習練者經常面對的,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一是功能和作用不同。
碑是紀念某個事情用的,表功頌德,或記錄和追著記述各個家庭世代流傳的譜序,就象現在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廣西等地錄家譜等事件一樣,帶有很隆重的韻味。
刻帖,則是個專門的玩意兒。就是自古以來,我們這些愛字兒的人,想學好寫字,就要有先人的樣子來學習,于是乎,就把歷代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復制一下,做成拓本-----用墨汁或布包、鐙布做的軟錘等工具,把字復制下來。
二是寫的內容不一樣。
碑是用來記事和頌德的,因而文字格式和內容都是相對固定的。不能瞎寫別的內容,也玩不了多少花樣。
帖,則是按書法水平的高低來作為選擇標準的,字好的,哪怕只有一個字,兩個字或幾段話,都可以作為 精品做成帖來收集使用的,所以內容就五花八門,形式上也是百花齊放----可以各人玩各人的。如:顏真卿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帖》,又名《祭侄文稿》,再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雖然只有234個字,其中還包括涂沫了的30多個字。一個書法家字寫得好不好,就在于在寫時是不是純粹的個人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可不是瞎或的!唐朝的何延年講了一個故事,說: 王羲之跟太原人孫承公等當朝文化名人41個,在東晉時期的永和九年---公元153年,在浙江紹興縣的蘭亭“修祓禊“----湖北話讀作“修福兮“,祓---除災求福,禊---是修潔、凈身。祓禊是通過洗濯身體,達到除去兇疾的一種祭祀儀式。實際上這是古代的一種迷信活動,魏以后把這個迷信活動的時間定在陰歷三月三日。當時王羲之同志是副縣級官員相當于紹興縣委秘書長的那個角色,上不上下不下的,也就“小富即安了”。--扯遠了,拉回來說吧!王大秘同志選擇了一個老鼠的胡子做的筆,用的是比較好的用蠶繭細絲做的上等的紙-----哎喲,這好的紙和筆,是不是你辦公室里別個拍馬屁送給你的呀?----在大家的提議下,王大秘同志寫了這次活動的序言,哎啊我的天哪,當時人高興,又喝了幾杯小酒,于是乎發揮超常,這個字寫的---蓋了帽了!324個字,個個字遒勁有力,壓倒了同時代所有玩書法的人---那時候寫字可沒有現在的什么吉林省書法家協會、長春市書協、中國書法家協會等等,寫字完全靠的是真正的水平-----這個作品一寫出來,我的天啊,就象有天神幫助的一樣;等王大秘方同志酒醒以后,回頭一看,自己都佩服自己了!凡是重復的字都各各不同,其中“之”字就有20多個,每個“之”字都寫得沒有一個筆法相同的。過了好多天,王大秘同志又寫了據說是40多次,都找不到那時的感覺了,始終沒有蘭亭集會時寫的那篇好。
王羲之的蘭亭序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們看不到。為什么?這唐太宗李世民也太狠了!唐太宗李世民把王大秘同志的這個作品找人騙來了,死后埋到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的陵墓,位于咸陽市禮泉縣九嵕山,是陜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現在也找不到了!我們現在學習的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后代名家模仿的精品,其中公認仿得最有水平的,是唐代一個不是十分有名的書法家,叫馮承素的;其次是在唐朝蠻有名的褚河南褚遂良(初唐四大書法名家之一);再次的就難分個高低了,有元代趙松雪(楷書四大家的老四,老大是唐朝山東臨沂顏真卿“顏體”,老二是唐朝湖南長沙歐陽詢“歐體”,老三是書法家中唯一的狀元、陜西耀縣的柳公權“柳體”),宋代米襄陽(宋代書法四大家的老三,詞圣蘇東坡是老大,老二是詩詞也蠻厲害的黃庭堅,老四按照書法水平應該是我們所熟悉的水滸傳中的奸臣蔡京---俗話說:字因人貴,字因人廢---奸臣上不了臺面,所以沒辦法,官方拉一個人上來湊數---老四就是蔡襄了)。
古往今來,玩字練書法單篇最多的,數來數去只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當然,還有《千字文》等---又扯遠了!
碑與帖的第三個不同,就是書法的字體不同。
隋朝以前的碑都是篆書呀,隸書呀,楷書呀,唐朝初年時也有一小撮人用行書作碑上的字。特殊的,只有四川的幺妹兒武則天--才色膽包天,那膽子(膽大包天),只有她,用草書寫了個碑《升仙太子碑》---沒辦法,人家是女皇帝嘛!現在政壇上出了幾個女貪官,比起老武家的這個四川幺妹兒來,那簡直是提不上串。
帖,則一般寫在簡札上,行草和小楷比較多---現在書商為了賺錢,拚命地把過去的傳統法帖放大、放大、再放大,搞得我們學寫字的人,字的水平老是上不去,總也學不到位---古代的書法家們玩文字都玩出那樣多的花樣,那樣高的水平,我們現在的書法愛好者,想當個“書奴:,都得練個幾十年,才有點把味道,唉,學書法難啊!
第四個不同,是形狀和大小不同,材料也不太相同。
碑是長方形,豎立的石頭,所以叫“石碑”嘛!石碑有額頭有底腳,文化人的說法是“額”和“趺”,往往四面都有字---我們湖北農村墳墓現在都立有石碑,只不過差好多東西,只有正面刻些字--我是不是得回氣把先人的碑重新刻一下呢?我只會寫字,得請石匠幫我刻呀!再有,碑,原本不是用來搞字的,石頭結實呀,就把石頭作三種用:當作用來拴繩子用的--,放在祠堂中和廟中的,把用來祭祀的牲畜用這石頭拴住;把石頭放在宮中,觀測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臨時放在墳墓旁邊,也是用來拴繩子用的,棺材重呀,一頭拴在石頭上,另一頭用人工抬起,慢慢地往挖好的墳墓坑里下放,直到安頓好。
帖,一般是橫放的石碑,沒有“碑”--石碑那樣高和大,一般只正面刻字,也有木刻的---我家的床頭就是我刻的,我應該叫這幾個字為“帖”,哈哈,我無意中自己刻了幾個“帖”呀---床頭的,自己書畫學堂的。
第五個不同,是搞到石頭上的制作方法不同。
碑,一般是用紅墨水直接寫在石頭上的,行話叫“書丹",當然,可以用紅油漆代替嘛--不過,現在商人想人所想,紅墨呀,白墨呀,市場上都有的;過去印泥只有紅色的,現在我有時也用白色的印泥了。
帖,一般都是用摹和勒的方法,把名家的真跡鉤畫,描到石頭上去。
第六個不同,是搞到石頭上,刻的方法不同。
刻碑重視的是主要是內容和形式,刻刀時可以與原跡的書丹完全相同,有的湊合事兒,允許與原字有出入,特別是北朝的碑刻,有的甚至不用書法名家書丹,直接拿刀就把字搞到石頭上去。
刻帖則必須完全忠實于原作,力求刻成后的效果與原來選擇的名家書法作品完全相同,畢妙畢肖。
正因為這樣的不同,學碑學帖就有很多的爭議,南帖北碑呀什么的意見鬧哄哄,中國人嘛,南方人北方人都重視文化,不過,因為歷史變遷,很多有文化的北方大家族到南方生活成了南方人,象溫州人呀,原來就是北方的,七面食多---學溫州話得懂古代漢語的發音----濕檔==水坑兒,讀書郞===知識分子。于是乎,長期的文化沉淀,造成了現在南方文化積淀勝于北方--北方人會說,擅長理論;南方人會做事----北方出經驗,南方出效果---說起書法的道理,北方的書法家講得頭頭是道,南方的書法家不會說只會把字擺出來--你看吧,這就是水平。哈哈,就象同樣的文化程度,在長春城里出生的我老婆,說實話,學習能力和文化層次當然就比出生在武漢農村的我差那么一個檔次了呀!
“碑”的稱謂最早起于漢。據清代《說文》學家王筠的考證,最早的碑有三種用途,即,宮中之碑,豎立于宮前以測日影;祠廟之碑,立于宗廟中以栓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諸侯和大夫下葬時用于牽引棺木入墓穴。由于這些實用的目的,最早的三種碑上都是沒有文字圖案的。
其中最后一種原來用木頭制成,后改用石頭,而它卻正是后代所謂碑的真正祖先。最后一種碑既然是為下葬所設,后來就在碑石上書寫以至鐫刻死者的功德,以使之流傳于后世,于是發展成后來有文字的碑。
“帖”最早指書寫在帛或紙上的墨跡原作。后來寫得優秀的墨跡難以廣傳,于是把它們刻在木頭、石頭上,可以多次拓制,廣為流傳,這樣,就把刻于木石上的這些原來的墨跡作品及其拓本統稱“帖”。
刻碑盛行于東漢,到了魏晉南北朝,由于某些時候朝廷明令禁碑,碑石縮小,且放于墓室之中,于是形成了墓志。
碑和帖的區別
碑是在碑石上書寫、鐫刻死者的功德,以使之流傳于后世;而帖最早是指書寫在帛或者紙上的墨跡原作。后來把寫得優秀的墨跡刻在木頭、石頭上,可以多次拓制,廣為流傳。這樣,就把刻于木、石上的這些原來的墨跡作品及其拓本統稱為帖。
所以,碑和帖不以載體而劃分,主要有以下區別:
(1)制作目的不同
碑:莊重嚴整、一絲不茍,其主要目的是追述、記敘生平、歌功頌德,而不是傳揚書法,所以書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因此,碑重內容而輕書寫者。
刻帖的目的是傳播書法,是為書法研習者提供歷代名家法書的復制品,所以書法的優劣是它的選擇標準。
(2)書體不同
碑在隋朝以前是以莊重肅穆的篆、隸、楷書書寫。直至唐太宗御筆親灑,才開始有行書入碑。
而刻帖始自趙宋,多數是詩文簡札,所以行草書及小楷居多。
(3)形制不同
碑是豎立在地面上的石刻,有圓頂、尖頂的,多數為長方形,可以一面有字,也可以兩面、四面刻字,動輒丈余高,氣勢宏偉。
帖因為多取材于簡札、舒心、手卷,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長則一尺至三四尺不等,呈橫式,多為石板狀,只在正面刻字,也有木刻的,碑則絕少。
(4)制作方法不同
碑一般是書丹上石,即由書寫者用朱筆直接把字寫在磨平的碑石上,再經鐫刻??瘫咄梢砸虻斗ǖ姆奖愣棺值墓P畫有風格上的變化,即與原書丹的字略有出入。還有碑刻甚至未經書丹而直接奏刀。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藝術情趣,有極濃的金石味道,非毛筆書寫所能體現,實際上是書者與刻者的共同創造。
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將墨跡上的字用透明的紙用墨摹下來,然后用朱色從背面依字勾勒;在拓印上石,最后刻。比碑多出兩道工序。
刻帖要求忠于原作,盡力畢肖,每道工序均不得摻入己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達到亂真的水平。
聲明:本文章內容屬于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